JESP:成功来自天赋还是努力?人们更喜欢有天赋的人,还是努力打拼的人呢? | 唧唧堂论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网站www.jijitang.com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研究小组:马钰妍; 审校编辑 | Ernest
本文是针对论文《偏好把成功归因于天赋或努力的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Contextual and personal determinants of preferring success attributed to natural talent or striving)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18年4月发表于《实验社会心理学(JESP)》杂志上。该研究作者包括Christina M. Brown,Nicole S. Troy1,Katie R. Jobson和Jennifer K. Link。
研究背景和假设
很多成功人士都会说成功既需要天赋也需要努力,但是天赋和努力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因为人们对天赋或努力的产生的信念和偏好,会给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在个人层面上,如果认为天赋是必不可少的,再多的努力也不会带来好的变化,那么努力就是不合理,也是徒劳的。人们对能力持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为能力实体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另一种是能力增长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在社会层面上,认为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决定了教师如何对待成绩差的学生,也影响了对旨在减少社会不平的政策的支持。
我们会经常听到很多励志格言,例如,“如果不成功,那我们继续努力,再试一次”,但是已经有证据显示,人们倾向把成功人士的成功归因于“天赋”而不是“努力”,也更偏好有天赋的人。所以,本研究作者希望通过本研究确定人们对有天赋者偏好的界限,即什么情况下,人们认为天赋比努力更重要,而又在什么情况下,人们认为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对此,作者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1)考虑到人们对搭便车的人的强烈厌恶,人们会更喜欢努力者胜过天赋者作为合作任务中的合作伙伴,努力者过去努力的历史表明他们不太可能搭便车,这让他们更有可能成为理想的合作伙伴;2)努力者比有天赋者更有可能在新领域取得成功。因为人们会假定天赋只局限于某个领域,而努力者的坚持性是稳定的,是与情境无关的人格特质(事实上,坚持甚至可能被视为内在特征);
3)在评估配对(选择伴侣)的情境下,人们会更偏好有天赋者。因为人们在评估时会假定天赋者好的遗传基因可以传给后代,从而使有天赋者更有可能成为理想的伴侣(“好基因”吸引力理论)。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假设是基于异性恋者提出的假设。
研究实验和结果
实验1:探讨人们对天赋者或努力者偏好的情境因素
程序:被试为212人(男性48%,女性52%)。每一位被试先进行自我描述,然后给他们阅读一份假的自我描述(告诉被试这份描述是另一位被试的),描述里写着目标与被试会同一种乐器,而且是这门乐器的努力者/天赋者(学这种乐器依靠努力为努力者,依靠天赋为天赋者)。阅读之后让被试报告自己对描述里目标的印象,然后评估自己选择这位目标作为一个新任务的合作伙伴(任务与音乐无关)的可能性,以及评估目标配对程度。
结果表明,1)整体印象:对努力者的整体评价比对天赋者的整体评价更积极;2)配对:目标努力或天赋的条件对被试评估配对程度没有影响,尽管努力者的评分高于天赋者;3)合作伙伴:目标是努力者还是天赋者这个条件对合作任务的两个问题的反应都有显著的影响。被试认为,作为合作伙伴,努力者比天赋者更可取。
结果与作者假设一致,被试更喜欢努力者作为合作伙伴,而不是天赋者,并认为在一个新的领域里,努力者会比天赋者更成功,但对努力者的偏好在配对情境中消失了。不过与以往的研究相反,被试对努力者整体评价比天赋者好,并给出了更高的成功评分。
实验2:探讨领域自我相关性是否影响人们对天赋者或努力者的偏好(音乐领域)
程序:被试为323人(男性130名,女性193名)。该程序遵循实验1,并作了一些修改:在实验2中,所有被试被问到:“你是否定期演奏乐器(例如,每月至少几次)?”而只有那些肯定地回答的人才被要求指出他们的乐器。音乐家阅读包含自己乐器的目标版本(如实验1),而非音乐家总是读到被描述为钢琴家的目标。
结果表明,1)整体印象:被试的反应被分析为2(条件:天赋和努力)×2(被试类型:音乐家和非音乐家) ANOVAs。整体印象评分为7分,及所有被试都对目标进行了相当肯定的评价。然而,与天赋者相比,努力者被评为更积极。被试类型无显着性(p=.993),被试类型与条件之间也无交互作用(p=.595);
2)配对:不受条件的影响,虽然这一次天赋者比努力者评价高。因此,如实验1所示,在配对环境中,对努力者的偏好被减弱。被试类型与条件之间也无交互作用(p=.624);3)合作伙伴:条件(p=.238)、被试类型(p=.285)或交互作用(p=.310)对回答问题没有显著影响。
与实验1的结果相同,人们对努力者的整体评价比天赋者积极,但对努力者的偏好在配对情境中消失了。值得的注意到音乐家和非音乐家都对努力者形成了更积极的印象,并且认为努力者更成功,因此领域自我相关性并不能缓和对努力者的偏好。
实验3:探讨领域自我相关性是否影响人们对天赋者或努力者的偏好(运动领域)
程序:该程序遵循实验2,并作了一些修改:把描述里的音乐家换成运动员。
与实验2的结果相同,实验3竞技领域对努力者的更偏好。努力者除了能给人一个更积极的整体印象外,人们也更愿意与努力者成为任务的合作伙伴。在一个不相关的领域获得了更高的期望。再一次,当评估目标为浪漫伴侣(配对)时,对努力者的偏爱消失了。实验2和实验3证明了领域自我相关性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努力者或天赋者的偏好。
实验4:探讨不同的被试是否影响人们对天赋者或努力者的偏好
程序:该程序遵循实验1和2,并作了一些修改:把被试换成一批大学生,并且被试在看目标的描述之前不用进行自我描述(排除个人参与的干扰)。
实验4结果与先前实验相似,表明在先前的实验中,个人的参与和不同被试并不是人们偏爱努力者的原因。
实验5:探讨为什么我们总是发现,与天赋者相比,人们对努力者更偏爱(除了作为浪漫的伴侣以外),而过去的研究则对天赋者有很强的偏爱
程序:该程序和数据结果有很大篇幅,本文篇幅有限,难以在本文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原文。
实验5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的研究和实验1到4结果的差异。与过去的研究一致,这些结果表明目标的领域和职业地位,至少在音乐的背景下,是偏好天赋者的关键。在一个与自我无关的领域中的目标,有隐含的天赋性偏见存在:目标通过努力工作取得成功,也被认为是有天赋。
实验6:探讨描述中的第三人称是否影响人们对天赋者或努力者的偏好
程序:该程序遵循实验1、2和3,并作了一些修改:将所有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避免人们因为觉得天赋者自我描述是在自吹自擂,而选择偏爱努力者)。
结果表明,相对于努力者,对天赋者的偏好是感知者的经验和目标的专业地位相结合得结果。
研究结论
在六个实验中,研究作者发现偏好努力者还是天赋者取决于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在评价普通人时努力者更受青睐。人们偏向选择努力者为合作伙伴,并认为努力者能在新的的任务上表现更好。只有在自己领域很有经验的评估者中才对天赋者偏好。另一方面,在对目标成就的归因中,观察到一种更隐含的偏好,即努力者会被认为是具有天赋的,而非天生被认为勤奋工作。
参考文献:
Christina M. Brown,Nicole S. Troy1,Katie R. Jobson,Jennifer K. Link(2018).Contextual and personal determinants of preferring success attributed to natural talent or striving.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78.134-147.
点击“原文阅读”,查看 马钰妍 在唧唧堂所有论文推荐。